02-05:為甚麼原始人不會蛀牙?

 

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其實 —— 是違反自然的。

 

面上有琳瑯滿目的護齒產品:旋轉刷頭、彈性手柄的牙刷、加入了氟化物的牙膏、可消滅99%口腔細菌的漱口水、每餐後嚼兩粒的木醣醇香口珠……雖 然有這些護齒科技,蛀牙仍是常見的問題。

遠古人類不懂如何護齒,更沒有牙刷、牙膏、牙線等科技,但考古記錄顯示,中石器時代(Mesolithic Period)或之前的古人類是絕少出現蛀牙的,這問題在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Period)才逐漸變得普遍,及在十八世紀後急劇流行起來。

為甚麼原始人不用護齒也沒有蛀牙?

蛀牙的成因

蛀牙是由口腔細菌引起,它們會分解食物殘渣或口腔內的糖份,產生酸性,侵蝕牙齒的礦物質,形成蛀牙。口腔細菌會黏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層牙垢膜,繼而變成難以清除的牙石,牙石便像一個個「地下碉堡」,可以讓大量口腔細菌積聚,引起牙周炎,加速破壞牙齒。

古人類依靠獵取野獸和收集大自然資源為食,當中包括貝類、昆蟲、野生果實、野穀、植物的根莖等等,這些食物只有很低的糖份,而且野生植物含有大量纖維質,當牙齒咀嚼這些粗糙纖維時,口腔細菌和牙垢膜都會被一併清除 —— 野生植物的纖維便等於天然的牙刷,避免原始人蛀掉牙齒。

農業的起源

一萬五千年前,大冰河時期(Last Glacial Maximum)開始完結,人類逐漸踏入中石器時代,間冰期(Interglacial period,請參考第3章《明日世界終結時》)的氣溫改善促使人口膨脹了好幾倍,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如長毛象、乳齒象、披毛犀、大地獺等,很快已被人類獵殺殆盡。大概一萬二千年前,全球氣候再次出現急劇轉變,大暖化令北美洲的原始巨湖迅速膨脹,以致大量淡水湧入大西洋,截斷通往北歐的循環暖流,使北半球溫度驟降,北極圈鄰近地帶亦再次被冰河封鎖,凜冽的北風為南方帶來近一千年的乾旱期1,人類賴以為生的野穀和堅果亦變得稀少。

為了解決糧食危機,我們祖先被迫改變以往的生活模式,轉型耕作,這也意味着新石器時代的誕生。

早期農業分別始於米索不達米亞、黃河及珠江流域、尼羅河流域和中南美洲等地。隨着農業發展,人類的飲食模式亦從此改變了,農耕者以選擇性培育將野穀和植物的根莖「馴化」成高澱粉、低纖維的農作物(請參閱《古今十大飲食習慣回顧》),這轉變令它們失去了天然牙刷的作用,結果,人類開始患上蛀牙。

到了十七、八世紀,歐洲國家勢力日益龐大,殖民者在西印度及太平洋島嶼上大量開發甘蔗種植場,蔗糖也成了西方國家的重要食糧,先有果醬和各樣糕餅,繼而便是糖果、巧克力、冰淇淋、布丁、汽水、糖水……人類享受着這些美點的同時,牙齒的噩夢也展開了!

蔗糖小檔案

蔗糖是提煉自甘蔗的糖份。甘蔗原產自新幾內亞,遠古時代,甘蔗輾轉流傳到東南亞及印度,根據史籍,中國在二千多年前已開始種植甘蔗。

古時的歐洲人對蔗糖趨之若鶩,由於本土氣候不適合種植甘蔗,他們只可從東方進口矜貴的蔗糖,從前一磅糖的價值隨時超過一磅黃金!到了十七世紀,殖民者開始在西印度群島和中南美洲建立起大型的甘蔗種植場,自此,蔗糖便成了西方人的日常食品。

製糖業需要大量勞力,由於當地土著已被趕盡殺絕(種族屠殺和天花摧毀了超過九成的印第安人口),貪婪的殖民者便從非洲運入數以千萬計的奴隸,當中三份二被賣進甘蔗田工作,那裏生活條件惡劣,比第二次大戰時的集中營還要差上許多許多。辛勞、疾病和絕望令黑奴的死亡率高達每年10%!無數黑奴耗盡血、淚和生命,為的只是殖民者味覺上一點兒快感而已。

Deep river,

My home is over Jordan,
Deep river, Lord,
I want to cross over into campground.
Oh don’t you want to go to that Gospel feast
That promis’d land where all is peace?
Oh, deep river Lord,
I want to cross over into campground.

── 節錄自黑奴聖詩2Deep River

甘蔗是耗損力極巨的農作物,密集式種植甘蔗會令土壤變得貧瘠,因此,每幅蔗田只可用上三至五年,早期的殖民者更以刀耕火耨(Slash-and-burn)的方法來獲取農田,短視、罔顧後果的開採,已令大量雨林廢為荒地。


在日常飲食中,糖基本上是可有可無的,減少吃糖會令牙齒健康些,也會令地球健康些。

 

少甜少糖少蛀牙

當我們進食晶瑩通透的絲苗白米時,這些不用細嚼便可吞下的美食,也成了細菌和牙垢膜的大餐,飯後殘留在口腔的澱粉質,會經唾液酵素分解成糖份,助長細菌滋生(所以小朋友不要「含飯」是對的)。如果想進一步破壞牙齒,只要餐後吃一份甜品或飲一杯加了糖的咖啡或茶來直接餵飽口腔細菌便行了。

你可能會問:「這不就是我們的日常飲食習慣嗎?」

想深一層,這些「日常飲食習慣」,其實是違反自然的。

除了回歸狩獵採集的原始生活模式外,我們還有很多更實際的方法來防止蛀牙:
1.  減少吃高糖份、高澱粉質食物,盡量避免進食甜品、糖水、白飯,選擇高纖維食物。
2.  經常刷牙和使用牙線,以阻止牙垢膜形成。
3.  用消毒漱口水來減低口腔細菌的數量。
4.  定期見牙醫清除牙石和填補牙齒上的罅隙。
5.  咀嚼無糖香口膠以增加唾液分泌,因為唾液可中和口腔細菌產生的酸性。
6.  在食水中加入適量的氟(Fluorine)可加強牙齒琺瑯質對酸性的抵抗力,以減少蛀牙機會(香港的食水已加入了適量的氟,請信任特區政府)。

 

註: 

1.  地質學家稱之為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仙女木是一種極地小花,地質學家發現,當時的沉積層滿佈仙女木花粉,因而推斷廣泛區域曾經歷冰凍週期。

2.  黑奴聖詩(Plantation hymn):由於處境特殊,黑奴的天主教聖詩往往流露一份毫不造作的幽怨和追求渺茫夢想的無奈,堪稱人類史上的「悲歌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