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阿耳茲海默氏症與ApoE演化:未完成的工程

 

人類獨特的族系篩選模式,把演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完全扭曲了。

 

載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簡稱ApoE)是動物體內的常規蛋白質,具備既定的生理功能,人類ApoE總共有E2、E3及E4三種型態(或同質體,Isoforms),就像血型那樣,每個人只會擁有一款ApoE同質體,遺傳自父母的基因決定了我們屬於哪個ApoE類型(E2、E3、E4的對偶基因分別為ε2、ε3及ε4)。每團ApoE是由二百多粒胺基酸(Amino acid)合併而成,結構上,三款ApoE大致是一模一樣的,它們之間只有一粒胺基酸排列的差異。

增加癡呆風險的蛋白質

研究指出,遺傳有ε4基因的人,尤其是同型結合狀態者(Homozygote state,即是從父母雙方承襲的基因均為ε4),得上阿耳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 —— 是認知障礙症/「老人癡呆症」主因之一)的風險較其他ApoE類別的人高出數倍。

發育完成後,我們的腦細胞會無可避免地隨着年紀流失,阿耳茲海默氏症患者更有高於常人的腦細胞流失率,部份專家認為,腦部異常積聚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是阿耳茲海默氏症的成因。理論上,β-澱粉樣蛋白能降低腦細胞對自由基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加快其流失。研究發現,ApoE類型對β-澱粉樣蛋白的形成有顯著的影響:比起ApoE2和E3,遺傳有E4的人會較容易積聚β-澱粉樣蛋白,提高患阿耳茲海默氏症的風險1。有見及此,某些教科書或網頁會把ApoE4界定為一種反常(Dysfunctional)或致病(Pathological)的異變蛋白。

ApoE4並不反常

以人類現今的演化階段而言,筆者無法認同ApoE4是「反常型態」或「病態」這說法。

在三個ApoE型態之中,E2和E3是人類獨有的,其他猿猴只會擁有近似E4的單一種同質體,這說明了E4是所有ApoE的元祖型態,要到猿演變成人或以後某些階段,我們祖先才衍生出ApoE2和E3兩款同質體。所以ApoE4其實是基本型態,而非反常型態。

科學家推斷,人類始祖最初均屬ApoE4,E3是通過基因突變從E4衍生出來的(ε4 →ε3),進一步的變種使E3演化成E2(ε3→ε2),因此,人類最終便擁有E2、E3及E4三款同質體了,當中以E4最為原始。中文大學的研究指出,在香港華人中,攜有ε2、ε3及ε4對偶基因的人口比率分別是9、84及7%(西方人口的比率約為8、77 及15%)。

以上理論和數據亦帶出了數個問題:為甚麼ε2和ε3會比ε4佔更高的人口比率?這是否意味着ε4正被ε2和ε3取代?如果屬實的話,ε2和ε3取代ε4的理由及意義又何在呢?

動物也癡呆?

貓狗等動物是沒有阿耳茲海默氏症的,不過類似的Cogni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簡稱 CDS)在老家犬中卻十分常見(見下表)。家畜或寵物受人類庇蔭,一般都比野生動物長壽,所以牠們能活至腦部功能減弱的年紀。

Cogni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CDS)的部份病徵:
.失去空間或方向感
.學習及記憶障礙,例如忘記以往懂得回應的指令。
.活動量減少,或作出無目的、重複性的行為。
.焦慮不安
.「社交」關係轉變
.睡眠規律轉變,例如日間睡覺、晚上醒來。
.食欲改變
.感官及反應緩慢

如果我們用顯微鏡檢查年老動物的腦組織,不難發現牠們也會有近似人類阿耳茲海默氏症的病變,包括澱粉樣蛋白瘢塊(Amyloid plaques)、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和腦組織萎縮(Cerebral atrophy),這些病變可以發生在狗、貓、熊、猴子、鼠類、羊、馬及騾子等眾多物種之中,因此,CDS很可能是「非人類版」的阿耳茲海默氏症。

雖然CDS和阿耳茲海默氏症有近似的病變,但動物的病徵便遠遠不及人類了,前者一般都沒有如阿耳茲海默氏症後期患者的大小便失禁、不懂進食、認不出近親和失去活動及自我照顧能力等嚴重障礙。

在演化過程中,人類大腦皮質(Neocortex)所佔的比例膨脹了近二百倍,這是哺乳類動物中最高的大腦進化系數。大腦皮質是主導思維、認知能力、邏輯及各種人類行為的中樞,亦是我們最倚重的神經部位,這安排在生物界中是絕無僅有的。大部份動物都是依賴底核(Basal ganglia)及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等原始部位運作,亦即是所謂的「動物本能」,人類卻把大量機能設定在大腦皮質之內,這亦是我們智力遠遠超越其他動物的原因。

假如大腦皮質受損,動物仍可靠本能反應運作,相反,人類過份依賴大腦皮質,集中「投資」 在大腦神經細胞上,因此,當大腦皮質被病變侵襲時,包括與年齡有關的腦部退化、中風、腦受創等,人類顯現的障礙自然比其他動物嚴重得多了,這亦解釋了人類阿耳茲海默氏症和動物CDS「臨床」上的分別。

 

族系篩選促使人類壽命延長

根據《自私基因論》(Selfish gene theory,請參考上篇《不老的傳說》),一切生命存在的意義,是要讓基因延續及延展。

在嚴苛的大自然裏,一隻動物往往要排除萬難才能生存下來,牠無時無刻都要處於最佳狀態,以搶奪食物及逃避獵獸。歸根究柢,動物保持競爭力的目的,是要戰勝同儕,爭取機會繁衍,讓本身的基因可以傳承下去。

以此推論,當動物的繁殖力隨着年齡流逝時,牠苟存的生命便會失去利用價值,因為個體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了 —— 自然定律告訴我們,野生動物過了生殖年限便會遭受淘汰,因此,牠們是沒有老年或後閉經期(Post-menopausal period)的。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野生動物中,社會性較強的物種,往往可以跨越大限,享有很長的晚年,人類便是當中的表表者。

在原始世界,每個部落便等同一個個體,整族人共同進退、共同存亡 (請參考第3章《人類演化與倫常慘劇》)。蠻荒世界充滿很多不明朗的因素,當面對突發事件,如果不懂變通,整個部落可能就此「完蛋」,所以部落的存亡,是取決於族人過往累積的經驗,例如上次沒有獵穫時可吃甚麼充飢、十年前的大風雪到過哪個山洞棲身、廿年前那次大乾旱在甚麼地方發現水源、三十年前動物如何反常地遷徙……在族人中,最能應付危機的,往往是經歷過逆境的老人,即是傳說中的「長老」,在長老領導下,族人的生存機會也可整體地提升。

因此,老人並非部落中的負累,他們擁有的經驗,是令整個部落戰勝大自然的關鍵。年紀愈大經驗便愈豐富,人類獨特的紐帶模式,使長壽成為天擇中有利的因素。

這特殊情況把演化方向來個一百八十度逆轉。理論上,天擇不能過濾老年或生殖期過後發生的疾病(見上一篇《不老的傳說》),天擇的目的也不是延長個體的壽命,但族系選擇模式(Group selection)竟奇跡地克服了這個自然定律,容許族群中的老者免受淘汰,結果,以族系選擇主導的演化,令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這套「反常」的天擇效應,也偶而發生在其他社會性強的動物中,例如象、大猩猩、鸚鵡和鯨魚等,令牠們跟人類一樣,享有較長的後生殖期或老年期。

從另一角度看,族系選擇其實並無抵觸《自私基因論》:雖然長老沒有生育能力,但他(她)的基因早已散落在族人之中,因此,保護族人、協助族人繁衍,便等於保護自己的基因、協助自己的基因繁衍。

族系選擇與ApoE演化

好了,當大家慶幸有一位德高望重、可帶領族人渡過難關的長老時……咦!長老好像有點兒不對勁,他的記憶力差了,而且作出的判斷也愈來愈離譜,糟!長老得了阿耳茲海默氏症!

假如長老患上認知障礙症,那些甚麼「危機處理」、「族系篩選」全部都會泡湯了,我們如何是好?

達爾文《進化論》指出,族群成員的繁殖機率並不是均等的,適應力強的成員自然比適應力弱的較有機會傳宗接代,此消彼長下,弱者最終會被強者取締,這便是天擇汰弱留強的機制了。當引伸到族系篩選,原始部落的適應力以至生存及繁衍的機率,都是取決於族長的經驗和智慧,由智者帶領的部落會逐漸強大起來,並征服或取代較弱的部落,以及他們的遺傳因子。

以下,讓我重組ApoE的演化過程。

最初,我們所有祖先都是屬於ApoE4型態的,部份族長會無可避免地患上阿耳茲海默氏症,他們帶領的族人會驟然失去依靠,整個族系可能從此在地球上消失。在史前某些階段,隨機的基因突變令部份古人類的ApoE轉化成E2或E3,與E4的「常規」古人類相比,遺傳了E2或E3的古人類會較難患上阿耳茲海默氏症,因此,他們老了之後仍能妥善管理部落,帶領族人渡過各種難關。

在天擇的搖籃裏,再小的機會率差異,也會被放大成具備決定性的優勢或劣勢: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大前提下,擁有較高ApoE2或E3比率的族群,會因較少患上阿耳茲海默氏症而成為適者,逐漸取代屬於E4的族群 —— 在整體人類的ApoE比率中,得以日漸提升的必定是E2及E3,E4的比率亦自然會不斷下降。

根據達爾文學說,無論競爭優勢是多麼的些微,只要假以時日,天擇效應必定會顯露出來。蠻荒世界的「生還者」遊戲畢竟是一場以智力分高下的角力賽,憑着長年累月積聚下來的優勢,ApoE2和E3終於取得足夠的籌碼,脫穎而出,逐漸淘汰ApoE42

天擇以ApoE2和E3取締E4,可被視作一項自然界的演化工程,到目前為止,這項工程已完成了超過八成(ε4基因在大部份人口中的比率已少於20%)。

爛尾工程

但隨着大都市興起,過往的族系紐帶及篩選效應已大大減弱。今天,人類生活已變得相對上安穩,有經驗的「長老」會協助整個社會同步向前(或同步向「後」,假如我們所託非人),受惠的已不只限於其嫡系親族了,社會保障及福利制度也給予社會中多數成員大致均等的生殖機率,包括ApoE4者3。因此,就算擁有ε4基因,也不會帶來負面的篩選壓力,結果,E4者與E2和E3者一樣,都可以安穩地生活和生兒育女,並把他們的ε4基因代代相傳。

現代社會轉變,令以往的族系篩選行人止步,自此以後,從族群剔除ε4基因已失去了原先或天擇中的意義。篩選壓力放鬆了後,預計ε2、ε3及ε4的人口比率將會凍結在現今的水平。

以自然演化取締ApoE4或阿耳茲海默氏症,恐怕要變成「爛尾」工程了。

 

註:

1. 當然,並不是每位ApoE4的人都會得病,E2和E3亦不等於「免死金牌」,我講的是機會率的高或低。

2. ApoE只可解釋阿耳茲海默氏症的部份,而不是全部。要徹底了解阿耳茲海默氏症的成因,科學家仍需努力。

3. 雖然屬ApoE4的人有較高機會患上阿耳茲海默氏症,但這是遲顯性疾病。就個人而言,尤其是在沒有族系篩選壓力的現今社會,遲顯性疾病並不會影響患者年輕時的生殖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