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中年發福是男人的命運

 

大肚腩是男人的危機,還是男人的長處?

 

爸是一種夜間活動的生物,晚上當全家熟睡時,爸爸便會在廚房出沒獵食,獵物包括花生、薯片、即食麵、牛肉乾、啤酒、汽水……

爸爸這「物種」另一個特徵是皮帶對上會頂着一團脂肪;沒有肚腩的爸爸是十分稀有的。

每十年 增十磅

根據統計,男人在二十歲後,體重每十年便會增加三至五千克(即是大 概十磅),到了五十歲,各位男士已平均重了三十磅!這三十磅主要由腹部的脂肪積聚而成。另一方面,比較起年輕人,中年男人的肌肉比率也會流失約15%,所以各位仔仔不用嚷着買機械人玩具了,因為你們的爸爸已是最名副其實的「變形金剛」(這當然包括了筆者)。

中年發福的由來,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Palaeolithic period,距今二百六十萬至一萬三千年)人類獵食的習性。

我們祖先不懂農耕畜牧,只有靠獵取野獸充飢。狩獵是男性的職責,原始人類沒有利齒或利爪,氣力也不夠,用的只是一些粗糙的武器,比起其他天然獵人如獅子、獵豹和熊,原始人類的狩獵本領可說是極之差勁,他們要冒險對付比自己龐大數倍甚至數十倍的野馬、犀牛、長毛象等,這些猛獸更會隨時施以致命的反擊。即使成功獲取獵物,一眾虎視耽耽的掠食者及野獸也會伺機搶奪。因此,原始人很多時也是空手而回。

食物得來不易,所以每次有獵穫到手,原始人都會像小林尊1那樣拼命地吃,吞下數以千克計的肉,盡量補充和儲存熱能。

物競天擇,「肥」者生存?

脂肪是人體最有效的熱能儲備媒體,每克脂肪可提供九個單位的備用卡路里2,這儲存量相等於碳水化合物的兩倍以上。當原始人類從食物攝取了大量熱能後,過剩的便會被轉化成身體脂肪(Lipogenesis),這些脂肪儲備就像一個倉庫,在缺乏食物時,身體便會從脂肪提取熱能,以維持生命,因此,身體脂肪可說是原始人類賴以維生的底線。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嚴苛和物資缺乏的自然世界裏,愈容易吸收營養和積聚脂肪的,便愈有條件熬過飢餓,生存下去。易胖結果成為原始世界中的一種優勢,愈易長胖的,便愈難被天擇篩走,及愈有機會排眾而出,成為適者。

人類在數千年前學會耕作,但情況沒有因此而改善,農業造就了人口膨脹,並形成社會對農產收成的依賴,失收或戰亂引起的超大型飢荒,在中國及世界歷史上比比皆是,歷代餓死的人數以億計,較能儲備脂肪的,往往也較能成為飢荒中的生還者。

現存的人類,便是在這種逆境中繁衍出來的了。

肥胖的元兇

今天,人類「積穀防飢」的原始本能卻反過來成了都市人致胖的原因 —— 我們身體仍保留着積穀的習性,但生活中已沒有防飢的必要。

現代人不用付出任何體力代價已可得到充裕的食物,以往在草原奔馳的獵物,如今換了在超級市場的貨架或快餐店中乖乖地等着我們。不勞而穫、出不敷入的飲食失衡,便是構成肥胖和各種疾病的元兇了。

換言之,人類昨天從天擇中衍生出來的優勢,在今天文明社會中已成了致病的包袱。

男人中年應發福

醫學家曾提出「年輕獵者論」(Young Hunter Hypothesis)來解釋為何中年男性會出現肌肉流失(Sarcope-nia)。

遠古獵者的退休年齡大概在三十歲左右,男人「上了年紀」便會體力轉差、關節勞損,打獵的能力及獵穫亦會買少見少。肌肉比率愈高,新陳代謝便愈快,身體所需的食物也會愈多,人類因而演化出一套相應的生理機制:當步入中年後,身體便會讓肌肉自然流失,以便減輕新陳代謝的擔子,節省熱能消耗,令身體在缺乏食物下仍可有效地運作,有利延長生命。

現代運動員只有短短十數年的職業生涯,未到三十歲便已從高位回落,無奈引退,其實也要歸咎於人類這自然的生理機制。

爸爸愛吃高卡路里零食也是源自舊石器時代的習性。當原始獵者成功捕獲一頭野獸,他們往往已經筋疲力盡,哪裏來氣力把過百公斤的獵穫扛回營地?為了補充體力,他們會就地吃掉獵物中最高熱量的肝臟、脂肪、骨髓等,然後才把獵物的肉帶回營地。

數萬年後,男人仍保留着快速補充卡路里的本能,見到食物便會即時解決掉,但理應付出的體力勞動卻已欠奉了,因此,男人中年不發褔才是怪事哩。

講完男性變形金剛,下一節會講女性變形金剛。

 

註:

1.  小林尊:日本大食王,世界競食比賽冠軍,曾經在國際大小競食比賽中未逢敵手,能於十二分鐘內吃下一百個叉燒包,十二分鐘內吃下五十三隻半熱狗,及創下八分鐘內吃下六十九個漢堡包的世界紀錄。

2. 卡路里:一般是指「大卡」,即是 kilocalorie(kcal)或Calories(Cal),1kcal=1000 calories(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