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踎多些會健康些?
現代標準不一定是對的,舊日做法亦不一定是錯的!
我們坐着休息、坐着工作、坐着吃飯、坐着看電視、坐着駕車、坐着如廁……除了睡覺外,我們大都份時間都是坐着。
其實「坐」這動作是不合乎人類生態的。此話何解?
原始人不常坐
環觀地球上所有傳統部落及偏遠農村,不論種族,村民休息或方便時都會很自然地蹲在地上,所以醫學家便推斷「蹲」(或廣東話的「踎」,文雅的可用「踞」,因此便有成語「龍盤虎踞」了)是人類靜止時的本能姿勢。
其實人類開始慣性地坐僅屬近期的事吧了,椅和凳也是近代的發明,在此之前,我們祖先都是踎着休息的。
城市人始終比較講究環境衛生,「沙士」一役後,香港人習慣定期用消毒液或稀釋漂白水清潔居所,我們就算隨地坐也不會覺得骯髒。郊遊時,香港人多數要在地上鋪報紙或膠墊才敢坐,這近乎潔癖的做法也是不無道理的:在大自然裏,泥土充滿細菌、寄生蟲、昆蟲和糞便,踎在地上確實比坐在地上來得衛生,尤其是古時 —— 生活在曠野的原始人沒褲子穿,光着屁股坐,會很容易發炎和被蛇蟲鼠蟻咬的啊!
在各種動物中,身體接觸地面的磨擦點都會長出較厚的保護皮層或角質層,就像馬蹄、豬蹄或貓狗腳底的肉墊那樣,人類用雙腿走路,所以腳板底的皮也特別厚。我們臀部的皮膚仍然十分幼嫩,證明人類臀部並非一個傳統的磨擦點(假如人類長年累月地坐,說不定會進化出厚厚的「屁股皮層」來)。
經常的好處
踎多些會健康些,此話又何解?以下是經常踎的好處:
1. 踎是很好的等長運動(Isometric exercise),可以強化下盤肌肉,其中一組是盆腔的會陰肌肉。用四肢行走的動物(即是大部份陸上動物),肚內器官包括腸、胃、網膜脂肪、肝、脾、胰、腎、膀胱等,都是用腹肌來承托。由於人類是直立行走的動物,地心吸力便把所有器官的重量統統轉嫁到盆腔肌肉之上,盆腔肌肉比腹肌薄得多,只能勉強承受腹內的壓力。婦女懷孕期間由於腹中多了一個胎兒,盆腔肌肉的負荷便會更大,孕婦分娩時也容易傷及甚至撕裂盆腔肌肉。經常做踎這「運動」有助修復和強化盆腔肌肉,避免子宮脫垂(Uterine prolapse)或膀胱脫垂(Bladder prolapse)等女性晚年問題。
2. 人類直立的姿勢使雙腿血管壓力增加,很多人需要長期站立工作,容易造成下肢循環欠佳及靜脈曲張(Varicose vein)。經常踎可以鍛鍊腿部肌肉,有助減少血液滯留,避免靜脈曲張。
3. 我們坐着時會不經意地放鬆背部肌肉(坐到「攣弓蝦米」便是這意思了),這坐姿會令腰椎骨和椎間盤受壓,久而久之便會引起背痛和腰椎退化。如果用踎取代坐(亦可說成「重拾」踎這習性),腰骨便會較為挺直,而收緊了的背肌亦可分散腰椎的壓力,避免背痛發生。
4. 老人家踎多些可令腿骨慣性負重,有助保持骨骼的堅硬度,阻延骨質流失和減低骨折的風險。
5. 人類腳板中央有一個微微拱起的足弓,足弓就如天然的避震器,作用是吸收走路時地面傳來的反撞力。維持足弓柔韌度的是腳底一塊呈扇狀的腱膜(Plantar aponeurosis)。由於人類用雙腳走路,足弓承受的壓力亦比四足動物增加了一倍,令腳底腱膜易於勞損及發炎(Plantar faciitis)。我們坐着時腳部肌肉會不自覺地放鬆,假如這形成一個慣性,腳底腱膜便會慢慢收緊,增加受損發炎的風險。經常踎可以拉鬆腳底腱膜,避免腱膜炎發生。
龍盤虎踞有優勢
「心水清」的讀者可能已經察覺,上述問題都是人類演化所附帶的包袱(請參考《赤地上的夏娃》附表),踎這習性可說是一種自然衍生的補救機制,這配合正正突顯了隨機演化所蘊藏的智慧。
認清踎比坐優勝之後,當你碰見在鬧市或某主題公園隨處「龍盤虎踞」的朋友,相信你再也不會取笑他們了。